【东坡短文品读】与李公择
[宋]苏轼
某顿首。知治行①窘用不易。仆行年五十,始知作活②,大要是悭尔,而文以美名,谓之俭素。然吾侪为之,则不类俗人,真可谓淡而有味者。口体之欲,何穷之有,每加节俭,亦是惜福延寿之道。此似鄙俗,且出于不得已,然自谓长策,不敢独用,故献之左右。住京师,尤宜用此策也。一笑!一笑!
[注释]①治行:治理行装;②作活:过日子。
[品读]李公择,黄庭坚舅父,苏轼的朋友。宋神宗元丰六年(1083),李公择到京师作官,需要治理行装,但手头拮据,十分苦恼。苏轼便写了此信给以宽慰。信中所言恰是苏轼谪居黄州四年的经验之谈。《答秦太虚书》详叙了其谪黄的拮据生活。“初到黄,廪入既绝,人口不少,私甚忧之,但痛自节俭,日用不得过百五十。每月朔,便取四千五百钱,断为三十块,挂屋梁上,平旦,用画叉挑取一块,即藏去叉,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。”《答毕仲举书》又云:“菜羹菽黍,差饥而食,其味与八珍等。”对毕信中所言“处世得安稳无病,粗衣饱饭,不造冤业,乃为至足”,苏轼“三复斯言,感叹无穷”。在作者看来,“俭素”不仅是做给别人看的,更应该成为一种个人的自律,一种人生态度。提倡物质的节俭,应该内化为一个人安于清贫、以苦为乐的生活理念。“每加节俭”这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普遍的意义。进一步说,“俭素”也折射出作者超然旷达的胸襟。文章虽短,却写得腾挪跌宕。
[小练习]
1.文中加点的词。
A.易B.文C.侪D.策
2.下列各组句子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文以美名 皆以美于徐公
B.然吾侪为之 霓为衣兮风为马
C.且出于不得已 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
D.故献之左右 之二虫又何知
3.翻译下列文句。
口体之欲,何穷之有,每加节俭,亦是惜福延寿之道。
[附]参考答案:
1.A.易:容易;B.文:掩饰;C.侪:同辈人;D.策:方法
2.C.况且(A.用,认为B.做,当作D.它,这)
3.人对于吃穿等物质方面的欲望,哪有止境啊!经常俭省节用,也是珍惜福分延长生命的方法。
(原载《名作欣赏》中学阅读2008年10期)